|
融资研发、烧钱扩张,AI大模型风风火火搞了两年,市场落地好像还是“圈内狂欢”。
目前多数大模型公司的营收规模,还难以形成盈利。作为行业巨头的OpenAI披露,今年运营总成本可能将达85亿美元。而OpenAI全年收入预估,也仅在35亿美元~45亿美元之间,远低于运营成本。
行业巨头尚且如此,其他公司自然只能“遍寻生机”。
急于商业化的大模型厂商们,开始集体转战C端。据AppGrowing统计,2024年4-5月豆包投放推流金额预计为1500-1750万元,而6月豆包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的广告投放活动,投放金额则接近13991万元。Kimi在3、4月保持1500万元的投放金额度,5、6月份降至三五百万元附近。
投放效果如何呢?据最新数据(7月),国内主流大模型(AI对话)的数据统计,月活超千万的,只有Kimi和文心一言两家;超百万的也只有4家。而月活有24亿体量的,全球也只有ChatGPT一家。 |
|